新浪港股讯 11月25日消息,据报道,港交所(00388)就收紧股份“向下炒”的咨询期昨日完结。立法会金融服务界议员张华峰和独立股评人David Webb均表示,支持咨询建议的大方向,但细节不够深入。
所谓股份“向下炒”,是指大股东会不断出售手上的股份,由于市场股份供应突增多,股价必定下跌。当股价跌无可跌,大股东会再使出大比例供股一招,以低残价格购回股份。
港交所早前建议禁止累计价值摊薄达25%或以上的供股、公开招股及特定授权配售,以打击市场近年不时出现损害小股东利益的集资行动。
Webb:未考虑公司流动资产
Webb认为,港交所的建议未够深入,特别是未有考虑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情况。他建议,若上市公司的净现金与净有形资产比例高于5成,反映其有足够的资金,故不应批准其通过发行股份集资。同时,他认为上市公司通过公开招股形式集资,其发行价折让不应多于一成。
至于张华峰则指,摊薄比例上限设于25%或以下,虽有助减少“向下炒”歪风,但相关限制仍过于宽松,难以完全解决问题。然而,他认为有关摊薄比例的限制不宜增加,以免影响部分有利于股东的收购合并行为,特别是“蛇吞象”或对股东日后有利的交易。
倡为长期停牌公司 设“逃生门”
他表示,港交所日后应继续利用行政决策的权力,处理未有超出条例限制但有机会损害股东利益的供股行动。同时,港交所在考虑是否批准公司供股集资时,应考虑其过去供股集资行动最终是否对股东有利等往绩。
另外,对于加快长期停牌公司除牌的咨询建议,张华峰认为交易所可考虑设立特别板块,让停牌一年以上又未有实质复牌计划的公司的股份在该板块交投,作为小股东最后的“逃生门”,减少散户损失。他又建议,港交所应派独立第三方进入停牌公司的董事局,跟进停牌进展,并定期向市场作出汇报。
相关阅读
热门推荐